新聞資訊
news在農牧豐饒的塞北厚土上,一場關于綠色能源的攻堅戰(zhàn)役正激烈上演。
由中國能建山西電建參建的全球最大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——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(yè)園(綠色氫氨醇一體化)項目,正于這片土地拔節(jié)生長,煥發(fā)出勃勃生機。
8月1日,隨著驗收人員鄭重簽下最后一份確認單,中國能建山西電建熱控工程處宣告完成220千伏升壓站三大核心任務:GIS配電裝置安裝、全站控制電纜敷設及接線。這一關鍵節(jié)點的突破,為項目整體推進按下“加速鍵”?!?/span>
“15天安裝工作必須結束!”熱控工程處松原項目負責人張慧忠的動員令擲地有聲。
然而,升壓站B站受多重因素交織影響,施工過程中面臨的困難接踵而至,挑戰(zhàn)層出不窮,使得整體施工推進難度大幅攀升。
作為升壓站的核心設備,GIS(氣體絕緣開關設備)的安裝對潔凈度有著近乎嚴苛的要求——導電桿與氣室必須經(jīng)過無水酒精擦拭、專業(yè)試紙檢測、吸塵器深度清潔的三重精細處理,任何毫厘級的污染都可能直接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。
“夜里蚊蟲黑壓壓一片,連燈光都能給遮住,這種環(huán)境下根本達不到潔凈化標準,夜間施工的方案絕對行不通?!?/span>熱控工程處松原項目負責人張慧忠坦言。為了能更快地推進建設,團隊里的漢子們硬是將每天的工作時長拉到13小時,只為最大限度利用白天的有利時間進行施工。
連軸轉的日子里,張慧忠?guī)е鴪F隊與老天爺“掰手腕”——吊車司機在駕駛室備著雨衣,監(jiān)護人員緊盯天氣預報,只要雨勢稍歇,且能確保安全施工,“吊裝指令”便會立刻下達。
功夫不負苦心人。經(jīng)過13天半的鏖戰(zhàn),9個間隔精準對接,30節(jié)分支母線筒嚴絲合縫,18個高壓套管安然落座。
電纜敷設是另一場硬仗。2100余根電纜要在100多公里的路徑中精準穿梭,這項任務交給了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青年團隊。
400伏低壓配電室進電子設備間像個密不透風的蒸籠,密閉玻璃讓37℃的高溫無處遁形,風機吹出的風都帶著熱浪。熱控工程處松原項目00后技術員王隆鑫的工服能擰出半盆水,卻依然樂觀堅定地說:“早點干完,高質量完成,就是最好的認可!”
熱控工程處松原項目技術員王鵬飛帶領隊員們創(chuàng)新“路徑優(yōu)化法”,在400伏低壓配電室進電子設備間位置,增設橋架形成“分流樞紐”,采用先盤間后就地,由遠及近,分層并排綁扎的方式,大大提升了敷設速度。
細節(jié)上更是精益求精,他們團隊敷設的紅色熱縮管統(tǒng)一截取長度誤差不超2毫米,備用芯線帽排列如列陣士兵,連綁扎帶的傾斜角度都嚴格控制在30度,敷設質量和接線工藝得到了監(jiān)理、總包和業(yè)主的高度認可。
該項目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,山西電建承建范圍包括350兆瓦風電、升壓站B及儲能建安工程等。作為全球最大的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的新能源板塊,建成后每年可輸送綠色電量約8700萬千瓦時,將進一步促進風光氫氨醇技術進步,助力吉林省氫能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
夜幕下,嶄新的升壓站巍然矗立,猶如一顆強勁的“綠電心臟”,即將在塞北的長風里搏動出澎湃節(jié)奏。那些穿梭于鐵塔間的風,正沿著電纜的脈絡匯聚,等待著被“風速”點燃的瞬間——當?shù)谝豢|電流穿透黑夜,這座氫能產業(yè)園便有了生生不息的綠色脈動。不遠處,山西電建的建設者們已迎著風的方向踏上新程,在實現(xiàn)“雙碳”目標的道路上,繼續(xù)前行。